江蘇erp工程師應該具備什么特質?(圖文)
ERP工程師是指具過操作ERP系統進行企業制造管理、供應鏈管理、財務管理等業務活動的專業能力,以及ERP系統運行的管理和維護能力的技術人員。
職業背景
ERP全稱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,即企業資源規劃,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,運用現代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,全面整合企業所有資源信息,為企業提供決策、計劃、控制和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、系統的管理平臺。
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推出ERP工程師職業能力認證項目能力認證項目:
一是企業ERP系統的實施和應用需要一支高素質的ERP運營管理人才隊伍。近幾年來,全國已有數萬家企業實施了ERP系統,據不完全統計,成功率僅為20%左右。近年來,由于ERP實施失敗,數十億資金打水漂。ERP失敗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素質人才的缺乏。因此,在企業內部培養和培養一支正規、專業、專業的ERP人才隊伍是當務之急。顯然,對于全社會來說,這樣一支人才隊伍是巨大的,因為中國企業ERP的實施過程方興未艾,呈現出普遍的燎原趨勢,對ERP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。因此,借助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,實施專門的ERP工程師職業能力認證,不僅條件成熟,而且非常必要。
二是計算機應用、信息管理、企業管理等相關專業學生就業需要ERP工程師職業能力證書。ERP實施和管理人才是信息時代最受歡迎、最具發展潛力的金領之一。它不僅收入豐厚,而且個人發展前景廣闊,工作充滿成就感和挑戰性。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,企業對優秀ERP人才的需求是別有洞天,許多企業經常向優秀ERP人才伸出橄欖枝。但由于學生缺乏以職業活動為導向,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系統培訓,尤其是科學權威的職業能力認證資格,很難滿足企業的上述需求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及時推出ERP工程師職業能力證書。可以說,用人單位和學生之間架起了能力確認的橋梁,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充分證明自己的ERP職業能力,從而有助于企業準確選擇真正優秀的ERP人才。這樣,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空間無疑會大大拓展。
職業標準
一、基礎知識。
ERP背景.ERP發展歷程。
二.ERP制造系統管理。
1、基礎數據管理。
(1)可以根據物料編碼規則為物料編碼。
(2)能夠編制多種類型的BOM表。
(3)能夠計算工作中心的數據。
(4)掌握工藝路線驗證方法。
(5)掌握提前生產的計算方法。
(6)了解ERP系統供應商和客戶的主要文件。
二、ERP計劃管理。
運營、銷售和運營計劃:
(1)能夠理解企業的經營計劃。
(2)能夠制定銷售和運營計劃。
(3)能夠撰寫和修改銷售和運營計劃報告。
(4)能夠編制資源計劃和資源計劃清單。
三、主要生產計劃:
(1)掌握主生產計劃的計算機制。
(2)掌握主要生產計劃的編制原則。
(3)能夠維護和控制主要生產計劃。
(4)粗能力計算。
五、材料需求計劃:
(1)掌握MRP系統的展開和計算方法;
(2)掌握MRP系統的兩種運行方式;
(3)了解MRP系統的輸入輸出信息。
六、能力需求計劃:
(1)能夠編制工序計劃。
(2)能夠利用工作中心負荷報告調整能力需求計劃。
(3)能夠對工作中心負荷報告進行分析和調整。
(4)能夠控制計劃需求報告。
七、生產活動的控制。
(1)了解車間生產計劃的管理流程。
(2)可以利用派工單組織車間生產。
(3)能夠確定作業的優先級。
(4)能夠識別訂單狀態報告。
ERP供應鏈系統的管理。
1.需求管理。
(1)掌握常用的需求預測方法;
(2)能夠輸入和分析客戶訂單。
(3)能夠分析銷售趨勢。
二、物料管理。
(1)能夠確定最佳訂單批量。
(2)能夠確定安全庫存和安全提前期。
(3)庫存可以通過ABC分類進行盤點。
三、采購作業管理。
(1)能夠對ERP系統提供的采購信息進行分析。
(2)掌握ERP系統控制采購訂單的原則。
(3)ERP財務系統管理。
四、財務管理。
(1)掌握財務管理業務流程。
(2)了解財務管理系統子模塊之間的關系。
(3)掌握ERP系統的財務處理原理和基本流程。
二是固定資產管理。
(1)掌握固定資產卡管理流程。
(2)掌握固定資產的日常業務處理方法。
(3)掌握幾種固定資產折舊處理方法。
(4)了解固定資產管理子模塊結構和與其他系統的關系。
三、成本管理。
(1)了解成本項目的分類和基本計算方法。
(2)掌握ERP系統中的成本核算原理;
(3)掌握ERP系統成本差異分析的原理;
(4)了解降低企業成本的策略和方法。
(5)ERP系統的實施和管理。
1、ERP實施總體規劃。
(1)能夠調查企業ERP的需求。
(2)能夠分析ERP系統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。
(3)能夠根據企業情況制定ERP實施總體規劃。
2、ERP系統的選擇。
(1)了解國內外軟件的優缺點。
(2)了解如何根據企業自身情況確定選擇原則。
(3)了解ERP軟件廠商考察的重點和流程。
(4)能夠為系統選擇決策提供成本建議。
(5)了解與軟件供應商簽訂合同的原則。
3.ERP系統的實施和運行管理。
(1)掌握實施ERP系統的三個關鍵因素。
(2)了解ERP實施路線。
(3)ERP實施檢測表可用于檢測實施過程。
(4)了解ERP系統實施后如何持續運行管理。
(5)ERP系統的應用評估和效益分析。
4.ERP應用評估的實施。
(1)能夠根據ERP運營的詳細評價指標建立企業的應用評價體系。
(2)ERP系統的實施效果可以根據第二版ABCD檢測表進行評估。
(3)了解ABCD檢測表第5版的結構。
5.ERP效益分析及企業經營機制轉變。
(1)能夠對企業ERP系統的實施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效益評估。
(2)了解ERP系統在市場、生產、質量管理、采購、財務、工程技術等機制轉變中的作用。